来源 | 南怀瑾东方讲堂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人人动辄谈开悟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
这十个标准可以判断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地、修证、行愿。
宋朝有两部大著作, 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时。可惜,谈世间学问的《资治通鉴》,流传后世,研究者众。而《宗镜录》几乎被丢到字纸篓里去了,一直到清朝才被雍正提出来,几次下令,特别强调要大家研究这本书。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书中提出十个问题,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境,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祇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做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画图的颜色一样,与文殊菩萨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这样吗?
展开全文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对境包括很广,见色闻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也好,《楞严经》也好,拿过来一看,都懂了,听到最高明的说法也不怖畏,而且彻底地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其余还有六问,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最后一段:
“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若这十个问题连一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做到了,才可达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
——《如何修证佛法》
你只通过读这些书学禅宗
以为佛法就是这样
两三句就开悟了,那就笑死人了
禅宗的传统,佛法的中心是什么?不要搞错了,以为只是语录故事。对于每一位祖师,都是抽出要点记录他悟道的因缘,以及他接引后学悟道的故事,记下当时精彩奇特的话语,并不是连续的一整篇。 悟道以后,要注意祖师的上堂法语、普说,这是重点。
第二, 在禅宗语录里你看不到祖师的修持,一点都看不出来,一位禅师的语录多则一二十页,几个钟头就读完了,他一生几十年,就天天坐着这样说笑话一样过一生吗?他的修持,他的影响力,他的做人做事,在这些语录中很少见。所以你只通过读这些书学禅宗,往往变成狂禅,以为佛法就是这样,两三句就开悟了,自己也开悟了,那就笑死人了。千万注意,不然看这些语录是很大的祸害,以为自己悟道了,四禅八定的工夫一点都没有上路,了生脱死一点都用不上。 如果智慧高的人,就会搞清楚,他一生最注重的是修行,古人的观念与现代完全两样,尤其是修行人,以文章来说,古人一生的成就只是留几句话,但在流传不在多,有些人还不求流传,一生没没无闻,自己成就。
第三点,现在把青原行思这一路抽出来研究曹洞宗,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 你注意他们是怎么开悟的,讲几句话就开悟了吗?悟后怎么求证?怎么了生脱死?这都是问题。从六祖起,差不多都是顿悟以后渐修,工夫配合见地,石头希迁、药山惟俨,都是智慧很高,气派也不同。
到云岩就老实规矩了,先是在百丈这里,二十年钻不进去,百丈也很重视他,没有心得就是没有心得,不像希迁、药山的悟入干脆利落,气派完全两样。云岩是规规矩矩渐修,了生脱死,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佛法多么简单,如果行为不转,习气不转,不修行一点都没用,这是生命科学的问题。
——《洞山指月》
养
每日更新健康养生常识,
中医改变你,你改变生活。
可 免费加入节气养生群
一起顺时生活,得天之保,美意延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