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雪了,浙江也降温了。身处首都,至少不出门的冬天是美好的。浙江呢?这个没有暖气的季节,你会抱怨几句吗?
其实浙江人也有聊以自慰的东西——据说,无座火车票原价、北方集中供暖、江浙沪包邮,是网传的“三大不平等条约”,前两个“不平等”我们无力改变,第三个,我们浙江人可是处在了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一边。
当网购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包邮”也越来越习以为常。可为什么会出现“江浙沪”包邮,你想过吗?
全国唯一大平台
但凡有资格任性一下,总有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江浙沪地区,有一个全国唯一,是其他各地都只能“望之兴叹”的。这个唯一,叫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国家物流平台”。)
这个平台是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职能部门、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商、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建的一个集公益、基础、开放、共享等特点于一体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和物流信息化推进工程。
在其官方介绍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平台以1+32+nX为基本架构,即重点建设1个国家级管理服务系统,32个区域交换节点,开展nX个互联应用。”
太专业听不懂?换成大白话就是——从这里收发快递很方便!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平台覆盖用户44万,服务物流产值1000亿,物流信息协作效率提高25%。近四年浙江高速公路5吨以上货车空载率下降34.7%,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20亿元。
全省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率提升10%,浙江小件快运行业通过推广应用平台免费软件,提前5年实现省内所有县市客运站点小件快运业务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互联。全省近四年危化品运输事故起数下降28.6%,死亡人数下降41%,安全生产主要指标连续八年下降。
这个如此牛的机构在哪里,它就在杭州。你到了杭州,先找到一条路,名字叫马塍路,沿着这条路走,会看到一个标志牌:东部软件园。它就在里面!
天时地利人和
光有“硬通货”,当然是不够的。江浙沪包邮,离不开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卖家就是多——
请闭上眼,在5秒钟内报出您接触过的电商名,相信您脑中一定会闪现出这几个名字:淘宝、苏宁易购、京东商城、易迅、1号店和大众点评……
那它们的总部在哪里?淘宝网在杭州,苏宁易购在杭州,易迅、1号店和大众点评则在上海。唯一的例外是京东商城,它在北京,但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是江苏宿迁人。
请再想一想那些您接触过、但没记下名字的商家,您会发现他们大多出自一个地方,那就是浙江义乌。
电商货物流动的过程,往往是单向的:电子下单后,货物就从卖家流动到买家。所以,如果您是一家物流企业,一定会紧挨着卖家最集中的区域。
地利:面积就是小——
接下来,讲一讲地利。为啥江浙沪可以包邮?首先,那是因为它覆盖的区域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江苏10万平方公里,浙江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一个6300多平方公里的上海,总共加起来也就20万多平方公里。
咱们可以来比一比,不说新疆、西藏、青海这些面积很大的省份,单说一些“中不溜秋”的吧!甘肃省4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省48.6万、云南39万多,它们的面积差不多是江浙沪加起来的2倍多。所以别的地方东西要空运或者铁路运输,江浙沪却只要用汽车运输。
再来看人口,江浙沪总人口加起来有1.5亿多,这还是户籍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怎么说也得上2亿,中国差不多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江浙沪,这么高的人口密度,在全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因素,其实只要看看江浙沪三地的GDP,就会明白了。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浙江第三,天津第四,江苏第五。前五位排名,江浙沪占了三席。
手头有钱,当然“水涨船高”,在网上购物的积极性也很高。2015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上海当年人均支付金额排名全国首位,达到104155元,成为首个人均支付突破10万元的省级行政区,浙江省以人均94192元排名第二,江苏省以人均59415元位列第四。
人和:生意就是牛——
说到“江浙沪包邮”,就不得不提一下在快递业界著名的“桐庐帮”。
民营快递业界,除了顺丰,主要就是由号称“四通一达”的几家公司构成,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身上有个显著特点:他们都是桐庐人。
这是网上流传的像绕口令一样的文字:“93年,詹际盛和聂腾飞创办申通,一年后聂腾飞安排妻子陈小英哥哥陈德军接替詹的上海业务。詹离开申通,创办天天。五年后,聂腾飞车祸去世,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创办、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2000年,陈德军的小学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海松成立了中通快递。”
未来“新零售”可期
前几天,有一场“婚礼”举世瞩目——百联集团和阿里集团联姻了。两大巨头的结合,催生了一个新热词的诞生——新零售。可以预见,包邮的江浙沪,已经成为新零售的最强根据地。
去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指出,未来纯电商将很快结束,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2017年也由此成为阿里的“新零售元年”,不难发现,阿里急于在新零售上寻找一个全新的突破。
2015年8月,阿里与苏宁云商实现战略合作,陆续打通了电商、物流、售后服务、营销、金融、大数据等线上线下体系,之后交叉入股,阿里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紧接着10月,重庆猫宁电商成立。
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从宁波起家,辐射杭州、金华、台州、舟山等市的三江购物,也引起不小的振动,三江购物在冷链、生鲜超市方面具备优势。
今年1月,银泰启动私有化的进程。在阿里主导下,银泰开始一系列的新零售动作:淘品牌入驻银泰实体店;银泰百货入驻天猫;实现部分商品、门店线上线下同款同价,推行逛街神器喵街,试水跨境电商和新业态等。
可以预见,由马云、由阿里带来的这一番改变,将加速线上线下业态融合的步伐。未来,新零售的燎原之势,也将从“江浙沪”向全国蔓延。(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