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方向

以下列出的主要是公共道路的「特例」;部分限制通行的私人路段、汽車通道、停車場出入口,亦有可能是「特例」,在此不予列出。

左行国家中的右行地区

编辑

直布羅陀

编辑

靠右行駛的直布羅陀道路

尽管英国是靠左行驶的国家,而直布羅陀是英國海外領土,道路曾經靠左側通行,但因為許多車輛往返靠右側通行的西班牙,所以在1929年6月16日星期日上午5時改成靠右側通行。

右行国家中的左行地区

编辑

香港、澳門

编辑

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内道路采用与中国内地一致的右侧通行

靠右行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收回香港及澳門,成為特別行政區。因为實行一國兩制的關係,兩地仍按傳統靠左行駛,不需跟隨中國內地的做法。

维基语录上的道路通行方向#澳門语录

美属维尔京群岛

编辑

車輛靠左行駛的美属维尔京群岛

美属维尔京群岛1917年购自丹麦,沿用了当时丹麦的左行规则。由于前来该岛旅游的美国游客习惯于靠右行驶,因此该群岛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很高。

義大利

编辑

正義宮前的翁貝托一世橋為靠左行駛

義大利罗马的三座桥梁——帕拉蒂諾橋、翁貝托一世橋和Ponte Pietro Nenni是靠左通行的。Via Pastrengo大道也靠左侧行驶。

玻利維亞

编辑

在玻利維亞,就像大部分的南美國家一樣也是靠右行駛。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死亡公路」,也就是永加斯路,該路段卻規定要靠左行駛。原因是這裡的地形與路況較特殊,該路的車道寬度狹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又缺乏護欄,大大增加了會車的難度。故以左駕車款且靠左行駛有助於他們在這條路會車時,可將頭伸出車窗外,觀察他們自己的輪胎是否有通行的空間,以提高安全性。

俄羅斯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20年2月29日)

苏联时期,在莫斯科的主要城市干道中央开辟了供政治局委员和其他苏共和苏联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专用车道。从路面划分上来看,这样的中央车道不属于道路的任何一侧,同时也没有固定的通行方向,也就是说,属于不确定方向的单向单车道公路。这种专用车道平时封闭,禁止其他车辆使用,在有苏共领导人车队经过时才开放,并且不受交通信号灯的管制。通过交通警察部门的管制和协调来避免出现两支车队在同一条车道上迎头行驶的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高级官员仍使用这些专用车道,此外俄罗斯“新贵”也可购买中央车道的使用权。还有一部分中央车道被改成了机动车左转弯等候区。

厄瓜多尔

编辑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的基通贝长途汽车站(Terminal Quitumbe,基多最大的长途汽车站)附近的一段道路,道路最中央的快速公交(Ecovía)和无轨电车(Trólebus)车道,行驶方向与普通社会车道方向相反,公交车靠左行驶。

索马里

编辑

索马里虽名义上为靠右行驶,但实际上该国只有拉斯阿諾得以南的部分为靠右行驶,以北的部分为靠左行驶(因为当地1960年以前曾属于英国殖民地——英屬索馬利蘭的统治区,遵循英国的交通法规靠左行驶)。

车辆

编辑

参见:各國不同軚位駕駛車輛的合法性

各國不同軚位駕駛車輛的合法性

允許(合法注冊不同軚位車輛) 允許(但對不同軚位車輛的合法注冊有一些限制) 禁止(但特殊地区、大使館或領事館車輛除外) 禁止(全部或部分禁止) 沒有數據,假設禁止

蒙古一辆日本進口的右軚丰田Ipsum,悬挂蒙古庫蘇古爾省車牌

英國一辆美國進口的左駕雪佛蘭汽車,悬挂英國註冊的車輛號牌

基於安全等因素,大多数国家的交通法规不允许司機座位靠路边一侧的车辆上路行驶。但是在一些右行国家裡,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到右舵车通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从邻近的左行国家进口淘汰的二手车。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朝鲜,可以看到大量来自日本的二手右軚车。在缅甸,也有许多购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二手右軚车行驶。

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南方的广东等省,从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曾经从香港和日本获得了大量右軚车,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其来源包括正常进口、捐赠以及走私。这些车辆在取得合法牌照后可以上路行驶。但是根据新的中国道路交通法规,自1990年之后不再为新的右軚车发放牌照。但往返香港、澳门的車輛牌照及外国驻中国大陆的大使館或領事館車輛除外[18]。因此并未完全禁止右軚车。而在广东省,则经常可以见到悬挂中港牌、中澳牌的右軚車在道路上行駛。

左側行車的日本,容許輸入來自歐洲或北美的左軚車輛在日本行駛(商用車除外),這些左舵車輛通常在右面車頭安裝一支棒,讓司機知道車頭右側的位置,確保安全。由於大部分引進日本的左駕車皆屬較高價位的歐美品牌,因此左軚車常給人較右軚車高級的先入為主印象,導致縱使車廠方面提供有右軚車型版本,許多購買進口車輛的日本人仍會刻意選擇左軚車型以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另外,很多企業高階主管都會僱用司機為自己開車,使用左軚車型可以方便司機停車後立刻在靠行人路的一邊為坐在後座的僱主打開車門。

英國和澳門都是左側行車,但允許左駕乘用車和商用車領牌行駛,左側行車的馬來西亞亦允許左駕乘用車領牌行駛。

香港允許懸掛中港牌的左軚車在道路上行駛,亦有部份駐港解放軍車輛為左駕車。另外所有車齡20年或以上而未領有車牌的乘用車,不論左軚還是右軚,其車主成為香港老爺車會會員後,可透過會方向運輸署申請「老爺車行駛許可證」,作為出席活動使用。運輸署會根據車輛的資料,包括過往在外國的合法出牌紀錄作出審批,用家也必須購買第三者保險。每次申請的一年有效期內,只可在路上行駛12次,每次出車前均須預先通知署方。

在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国和英国殖民地,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虽然采取英式的左行方式,但大多数车辆是从美国进口的左軚车。

台灣雖然在由國民政府佔領之後將道路方向由靠左改成靠右,但是一直到1970年代正式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前,道路上仍然處於左駕車與右駕車混雜的情況(尤其是當時自日本引進了大量右駕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中明文規定車輛駕駛座必須靠左,但由於法律有不溯及既往的特性(此原則適用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命令),因此一些新規定實施之前就已引進的右軚車,仍能合法掛牌上路。時隔多年雖然這些合法右軚車已因使用年份過高而逐漸淘汰,但仍然有少數幾輛特意被保存下來。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的新加坡軍隊)車輛,也是右軚車輛,但特別許可在道路行駛。工程用動力機械,如起重機、吊車等因大多從日本進口,因此法規允許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進口的右駕動力機械可領牌上路行駛[19]。

在北美,舊款右駕車是可以領牌行駛,所以有些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從日本進口只有日規的右駕車,亦有來自英國和香港的二手雙層巴士改裝車門後於北美行走,但維持右駕方式,另外美國的郵務車都是右駕,如此一來,在靠右行駛的道路上,可以讓郵递员方便不下車到路邊郵筒取信。

今日大部分的量產車輛都擁有兩個以上的前排座位,且駕駛座一定位於前排座位的最左側或最右側,但是有少部分特殊設計的車輛卻沒有辦法依此原則分類為左軚或右軚車。例如,由麥拉倫汽車(McLaren Automotive)所生產的超級跑車麥拉倫F1(McLaren F1)就擁有一個前座、兩個後座,且三個座位採三角形配置,駕駛座位於前方的正中央,既不靠左也不靠右,左右兩個後座則是位於駕駛座斜後方,雖然座椅本身的位置比前座椅靠後,但乘客實際乘坐時,其腿部其實是位在駕駛座的側面而非後面,因此很難認定駕駛座是否是獨立成排、抑或其實是三個座位中的中座。然而,由於當時美國部分的聯邦州規定只有駕駛座靠左的車輛才能合法掛牌上路,為了符合這規則避免座位配置定義上的模糊導致掛牌有困難,部分外銷至美國的McLaren F1取消了位於左邊的後排乘客座改為置物空間,而成為左前-右後的斜向雙座設計,並以駕駛座位於所有座位中最左側所以是左駕車輛的理由順利通過道路法規,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特殊案例。

在歐洲,有貨車改裝成只有一個設於正中央的駕駛座,左右兩側為裝載貨物的空間,這個設計能夠讓長條形的貨物完全平放在車斗上。

很多掃街車的左右兩側都是駕駛座,這個設計是為了當掃街車在靠行人路的一邊進行清掃時,方便司機看見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