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介绍——宋徽宗赵佶的《桃鸠图》

《瑞鹤图》辽宁博物馆

《桃鸠图》在宋徽宗赵佶的众多花鸟画作品中比较独特。这件作品很久以前就流入到了日本,并且保护状况非常好,在日本是国宝级别的珍藏文物,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件花鸟画。观看这幅作品,画面上的盛放和含苞待放的桃花以及枝叶的描绘都非常的细腻,桃枝上栖息的鸠描绘的十分生动形象,神态动作都非常的自然,栩栩如生,非常有神韵。鸠的眼睛使用生漆点缀的,因此显得非常有神采。整幅画面虽然没有多余的景物,描写的画面十分精简,但是给观者一种鲜艳亮丽的色彩感受,画面右上方的题字是典型的瘦金书,不过这时期的瘦金书看起来还没有成熟,十分的稚嫩。在加上上面的题字内容是“大观丁亥御笔天”。所以专家分析,这件作品是宋徽宗赵佶的早期画作,据说创作这件花鸟画的时候,赵佶只有二十六岁。

《桃鸠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赵佶在政治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出色的才华,但是在艺术上的才能却是非常耀眼的。赵佶专门成立了翰林图画院,这时期的画家地位在历史上被提到了最高。赵佶最早学习绘画是学习的吴元瑜,不过吴元瑜并不是一个职业画家。也正因如此,才会没有那么多的束缚,才会使得宋徽宗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

宋徽宗风格特异的花押他的签名花押是“天下一人”,透着年轻帝王的踌躇满志与豪情。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是宋徽宗(赵佶)写的一首亡国蒙尘词。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