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时髦!70年来,我们的“衣柜”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小编带你穿越时光的隧道

“70年穿衣记”系列

让你从1949-2019的穿衣变化

追寻70年的时代发展轨迹

1952年包竺娥夫妇与家人的全家福

服饰就像是一面镜子

从御寒保暖到时尚前沿

它不光是人们的外在皮肤

也是一个时代的缩略景

2019年东华研发的科技旗袍亮相爱丁堡艺术节

今天首先带来的是

1949-1978年

国人的穿着时尚和服饰潮流

一起来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团结和号召各阶层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使得中国城市服饰风尚呈现以新旧并存、中西皆有的独特景象。

1953年广州市少年儿童在教育部学习唱歌

20世纪50年代生活照

20世纪50年代生活照

这一时期,以中国城市的平民化时尚流行为潮流,除流行民国的西服、长衫、旗袍和时装外,代表苏联社会主义形象的列宁装、布拉吉等服饰也盛行一时。

20世纪50年代中学生

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

上海解放了,衣着的问题也开始解放,布料的人民装到处受人欢迎,不仅欢迎,更由于干部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人,人们对穿并不漂亮的人民装的人,不但不加鄙视,而且深为敬重。现在,全市的职工、学生、机关干部以至自由职业者,多数穿上了简朴的人民装,不再为‘只重衣裳不重人’而困扰了。

——《街道里弄居民生活手册》,新闻日报馆1951年版,第18页

公园里游玩的年轻夫妇,其中男子身穿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聚会照

后期,人民装、学生装和雷锋帽等服饰逐步成为城市时尚生活的主流。

20世纪50年代生活照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日益迫切。虽然1953年以来新式服装越来越多,穿花布衣服也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人还是有着思想上的顾虑,通常会在花衣服外面再套一件蓝色的外套。

青春活泼的中学生们只能隐约在袖口和衣角看到一点花色

1956年1月28日,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出通知,号召“人人穿花衣裳”,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景象。

20世纪50年代儿童照

20世纪50年代小学生

20世纪50年代逛街照

自1956-1957年,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人穿着最活跃的阶段。男性普遍穿上了春秋衫、两用衫、夹克衫、风雪大衣等。男式西装一度重新时兴,各个服装商店的西服生意也开始好转。女青年们纷纷穿上了花布罩衫、绣花衬衣、花裙子等,旗袍、高跟或者半高跟皮鞋等再次出现。在当时,还有人把压箱底的西服、西式大衣、旗袍等翻了出来。

随着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崇尚节俭、朴素大方、移风易俗成为时代的新主题。同时,“破四旧”的运动也在深入开展,这一时期,中山装、连衫裙和中式服装等款式赋予城市服饰生活的新图景,有着独特的时尚象征。

图片由於琳提供,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合影

当时大家着装简朴、大方

图片由陈贤昌、钟彩红提供

图为1973年中山医学院的师生们在讨论教学改革问题

知识分子的衣着也是社会向往的样板

男性衣着逐渐从西装、长袍发展到以中山装、青年装等为主

女性衣着相对丰富,以整洁、端庄、干练为风格特色

当时人们的衣着中,以中山装、青年装、军便服的“老三装”和蓝、灰、黑的“老三色”为基础,男女服装之间的区分也越来越微不足道。服饰装扮强调革命化,衣着风尚的变化不大,着装风格趋向简朴。

图片由陈贤昌、钟彩红提供

图为1975年广州铁路局广深二组的列车员

在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

图片由张鹏提供

图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单人照

这个拍照姿势在那个年代算是标配

胸前的像章和手中的《毛主席语录》年代感十足

图片由张福亮提供

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全家福

照片中小朋友也穿得“很正式”

老夫妻很有夫妻相,表情平和

大儿子明显对于拍照很感兴趣

小儿子多少还有一些胆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个年代“节约”是衣着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并因此形成了特殊的服饰现象。对于民众而言,一条裤子裤脚破了可以改成短裤,短裤穿得不能再穿,又改做成拖帚、抹布,没有一点浪费。衬衫是当时上海男女衣着中必备的服装品类。由于衬衫领部容易磨损,在物资短缺时,人们发挥了各种各样的聪明才智,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节约领诞生了。

“背心式无袖衬衫”

普陀区恒大棉布店根据城市人民秋冬季穿着习惯,试制了一批背心式无袖衬衫,这种衬衫用料省,只用布一尺五寸左右,售价相应降低,洗涤方便。

——《市坊见闻》,《新民晚报》1960年11月12日第4版

这种“背心式无袖衬衫”就是节约领,或称假领。就节约领的式样而言,它是在男女衬衫的基础上,去掉衣袖,衣长缩短至胸围线左右而成。

头顶绿军帽,身着军装,腰扎皮带,脚下一双解放鞋,“倍儿精神”,这代表着当时大众对于流行的追逐。

因为军装很难随便买到,所以当时年轻人会想方设法找现役或者退伍军人的亲戚朋友索要摘除领章帽徽的军装和大衣,如果谁能穿上一件真正的(而不是仿制的)军装,会觉得特别光荣,并受到同伴的羡慕甚至嫉妒。当年很多新人结婚时的礼服都是绿军装,可见大家对于军装的痴迷和热爱。

图片由鲍卫君提供

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宣传游行的场景

军便服成为城市革命青年的时尚象征

图中游行队伍里的女孩穿了一身的军装

腰间扎着皮带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信

显得格外精神

图片由於琳提供

图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身穿军装的学生

脸上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向往

图片由郭琦提供

图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学生

女孩留着两根大辫子布包也是鲜亮的装饰物

1949年-1978年,这一阶段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民的基本衣着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这一历史时期,以简单、整齐、朴素为审美取向的服装一直是中国社会大众的基本衣着形式。

近日,东华大学7位专家学者,

透过光影与时尚流行,

解读70载服饰变迁,

从穿着的变化去还原真实,

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关于“穿衣”的故事还在继续

黑白的老照片也将被涂上时代的五颜六色

1979-2019年的穿衣记系列

敬请期待哦……

七十年辉煌成就

七十载砥砺前行

1949-2019年的服饰变化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欢迎加入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信息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

图片:服装智库

责编:苏梦茹

你的衣柜藏着哪些衣服?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