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丨看了古代超级球迷才知道啥叫狂热

世界杯开幕了,没有中国队。这是近代中国足球及球迷非常沮丧的事情。在等待今晚的世界杯球赛之前,不妨看一下古代的中国球迷,他们着实狂热。

为足球“玩儿命”的狂热球迷

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项处患病,名医淳于意为他把脉后吩咐他要少动,静养为主。

可项处是一位蹴鞠运动的狂热分子,他不屑医嘱,依旧我行我素蹴踘去,复诊之后,淳于意大夫摇摇头叹息:“当旦日日夕死’。

项处迷恋蹴鞠图

蹴鞠是一项极耗体能的剧烈运动,项处却明知患“牡疝”之疾不能从事劳力的运动的,却最终因为蹴鞠而丧命,这位真是为足球玩儿命的狂热球迷。

超级VIP球迷

在汉代,由于汉高祖刘邦这位“超级球迷”的推行,蹴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不仅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皇宫内还开始出现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设有围墙和看台。

汉代的鞠城一般挖在地下,为的是不让球滚到很远的地方,免得捡球时耗费体力。比赛分两队,双方各有队员十二名,以踢入球门的球数多少来决定胜负,是现代足球的雏形。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

足球泰斗——刘太公

《西京杂记》中记载,刘邦称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从老家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但刘太公显然对这种混吃等死的生活不满意。

中式足球蹴鞠

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丰邑的居民全部迁往新城,从此老太公又过上了“斗鸡、蹴鞠为欢”的幸福生活。这刘太公可谓“足球泰斗”。

刘太公行乐图

铁杆球迷

唐太宗、唐玄宗都爱看蹴鞠,唐文宗甚至常常爬上“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等到几代之后的唐僖宗,亲自加入足球队,冲锋在前。

僖宗还曾放话,如果办个大唐足球大满贯比赛,自己准拿第一名。

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路上,生死不弃的,是一班恶少出身的国家足球队员。足球运动员在现代深受大众娱乐追捧,在古代也深受皇家喜爱。

有型“足球先生”

西汉时期的霍去病缺少父亲管教,少年时沉浸于街上蹴鞠的生活之中,练就了健壮的躯体和勇敢无畏的精神,霍去病最大的爱好便是蹴鞠。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说,霍去病即使出征在塞外,粮草有断绝的危险,他仍然率领兵士们在草地上筑起球门来比赛蹴鞠。

作为一名军事家,这位“足球先生”应当是战术与体质都很优秀的球员了。

最大牌球星-高俅

插花脚,大力轰门,过人如麻,联想到这些形容词,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内马尔、梅西等球员。可宋代著名球星高俅早在宋代就已经轻车熟路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并且运用的游刃有余。

宋代“球星”高俅

也正因为踢得一脚好球,得到皇帝赏识,后来飞黄腾达。书上写道:他以一记“鸳鸯拐”获得端王欢心。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大牌的球星,北宋时期的高俅应该是最无争议的人。他“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这算是最大牌球星吧!

宋代的职业球星

宋代还有一批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职业球星。

辽宁省博物馆藏,传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蹴鞠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皇家女子足球队

唐代宫中“女足”整体水平很高,被视为“皇家女子足球队”。宫中会定期举行“女足”比赛,王建《宫词》中“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一句,说的就是在寒食节这天,宫中举行“女足”比赛的情形。

“女足”与“男足”有所不同,其踢法时称“白打场户”,球场上不设球门,人数也不定。可以二人对踢,叫“白打”;也可以多人对踢,称为“场户”。除了对踢,也可以一人单踢或众人各自单踢,叫“打毬”。

元代以后,蹴鞠活动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很多女士也爱上了蹴鞠。明画家杜堇绘有《仕女蹴鞠图》,描绘了仕女们在花园中玩蹴鞠的情景。

《仕女蹴鞠图》

与现代女子足球崇尚力量与速度不同,明代的女子蹴鞠因为以表演为主,对从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艺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称为“美人蹴鞠”,它体现的是女子在蹴鞠时的一种特有的阴柔之美。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中国古代踢球水平的最高峰出现在宋朝。从宋太祖、宋太宗开始,足球就成为宫廷盛行的娱乐项目。据说大宋朝还专门规定,朝廷凡有大型宴会,必须安排足球表演赛;喝到第6杯酒准时开赛。

并且出现了全国性的蹴鞠行业组织——齐云社,以及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

《宋太祖蹴鞠图》

齐云社又叫圆社,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专业组织。齐云社是对外的正式名称,圆社则是自己人之间亲切的称呼,在当时还流传着“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的说法。

当时,到齐云社踢球可不是想进就进的,齐云社的社员入社规矩严,要求高。其提倡的志诚、温良、尊重、谦让的十个紧要章程,和戒多言、赌博、猖狂、酒色的十个禁戒,也成为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宋 《长春百子图卷》 (局部)

南宋的中超联赛

在南宋,球员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相当于今天的中超联赛。

皇家足球队员的礼仪要求挺高,统一着装,赛前奏乐,赛后赢球要身披皇帝赏赐的锦缎拜谢皇恩。每逢国家重大节日和重要事情发生都搞足球比赛。

足球比赛也用于接待外宾。高宗朝绍兴末期,宋政府和金国使者谈判,在杭州的招待晚宴上,共动用乐工300人,百戏演员70人,筑球队员32人,摇旗击鼓专业拉拉队员40人,相扑队员15人,其中筑球赛就是有球门的足球赛。

南宋足球“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

“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今年的世界杯比赛用球“电视之星(Telstar) 18”,黑色色块占据主要地位,还植入NFC芯片。

我们今天踢的足球是空心的。但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应该是实心的,里面塞的是动物的毛发。

大约到了唐代之后,人们就不再往球壳里面塞毛发了,而是在皮质球壳里塞入一个充了气的动物膀胱。

足球的样子在宋代也发生了变化,球壳已经不是唐代的八片,而是发展到了十二片。

其实,蹴鞠规则和我们今天的足球比赛规则有相似之处。比如,蹴鞠是两个队伍之间的对抗赛,每个队伍里有自己的队长,叫作“球头”,这和今天两支球队比赛类似。

明代 《明宣宗行乐图》 中的踢蹴鞠场景

但是蹴鞠与今天的足球赛也有许多差异之处。比如,古时“球头”负责最后的“攻球”,把球踢过球场中间立起来的球洞就算赢得了一筹。

蹴鞠起源于战国,在汉代获得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明清时期开始衰弱。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清黄慎《蹴鞠图》

看了中国这么多大牌球星球迷,再看着我们的国足,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出线,让现代的中国球迷走上人生巅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