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顾名思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实际上冬虫夏草既非虫也非草,而是真菌与虫的完美结合,冬季真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神奇之极。
原来,冬虫夏草是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宝宝一般的幼虫。另外,有一种孢子,会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蝙蝠蛾的幼虫寄生,并吸收幼虫体的营养,而快速繁殖,称为虫草真菌。当菌丝慢慢成长的同时,幼虫也随著慢慢长大,而钻出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称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头部含有子囊,子囊内藏有孢子。当子囊成熟时,孢子会散出,再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
关于冬虫夏草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从前,青藏高原的一座雪山山坳,住着一户人家,夏草姑娘和她的阿爸、阿妈与阿妹。阿爸放牧着自家的牛羊,阿妈带着一双千金,操持家务。虽说家境贫寒,但这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四口之家,小日子还是过得其乐融融,有滋有味。
阿妹未及周岁,阿爸身染瘟疫,不治身亡。阿爸走后,母女仨相依为命。阿妈忙里又忙外,积劳成疾,虽然才而立之年,看去像老妪姿态,皱纹纵横,稀疏白发、眼睛昏花又咳气喘。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草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勤劳的夏草,每天赶着牛羊,放牧在草原上。夜晚,夏草将白天的所见所闻讲给阿妈听,还时常唱段歌曲,为阿妈取乐。
夏草一天天长大,成了远近有名的聪慧、孝顺,妩媚动人的大姑娘。依当地风俗,该谈婚论嫁了。因此,上门求婚说媒者接踵而来。可是,夏草姑娘从未答应自己的亲事。登门求婚者,并非无如意郎君。原来,夏草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出阁前,放牧更多的牛羊,养的牛羊肥又壮,积攒些钱,为阿妈医治好病和抚养阿妹长大成人,然后嫁人。和往常一样,夜幕来临,夏草放牧回到家。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夏草讲述白天草原上的故事。阿妈一边听,一边摆出骑马的架势,乐滋滋样子,似赶着羊群,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阿妈高兴,夏草更高兴。劳累了一天的夏草倒头就睡,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梦中一位仙人,翩然而至于床前,俯首对夏草说:你阿妈体弱多病,有一个人能够治好阿妈的病。只要你不怕困难艰险,翻过门前的大雪山,再走三天的路程,此人在哪儿等你。
天刚亮,夏草把梦中的事告诉阿妈,并决定去雪山那边找神医。翌日,夏草背上干粮牵好马出发了。她翻过雪山,继续前走,又走了三天,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一处四面雪山环绕,长满草儿、鲜花的盆地。此时的夏草已是人困马乏,实在挺不住了,昏倒在草地上。等夏草醒来,发现身边有一人,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小伙子见夏草醒来,很是高兴。他告诉夏草“我叫冬虫,你已昏睡一天了”。夏草第一次近距离和小伙子在一起,顿时两颊绯红,心怦怦地跳动。但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似亲人久别重逢,更似恋人初次约会……,心底油然幸福的感觉。
冬虫了解了夏草的来龙去脉。同情她不怕困难千里迢迢求医问药为母治病,钦佩她的智慧和勇敢,赞赏她一片孝母之心。冬虫要亲赴为阿妈治病。带上药,二人翻过雪山,不几天,来到了阿妈身边。冬虫将一些黄色的四角虫,同羊肉煲汤给阿妈服用。一周后,阿妈的咳嗽气喘好了。三个月后,阿妈长出了乌黑的头发,眼睛看东西不模糊了。方才看清楚伺候在身边冬虫帅气的容貌,阿妈由衷地高兴。
豆蔻年华的夏草、冬虫,两人自见面就暗暗地相爱了,他(她)们的感情逐步升华,由相爱到相知又相恋……。冬虫在给阿妈治病期间,他们融洽相处,深情厚意。阿妈的病痊愈了,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冬虫要回家了,真是难舍难离,阿妈吩咐夏草送行。
自夏草送冬虫走后,阿妈每天去门口张望几次,期盼女儿早些时候返回家。一个月、两个月……,夏草始终没有回来。阿妈思念女儿心切,对于在家里等已失去信心。家中一切活计安排给次女,阿妈亲自寻找夏草去了。阿妈来到了冬虫居住的地方,登于高处,焦急地四处瞭望。出人意表地发现远处有两个熟悉的身影,仿佛向阿妈招手。那不是冬虫和夏草吗,阿妈一边喊着他(她)们的名字: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一边急速地向那儿奔去。来到两人站立的地方,怎么不见两人踪影,阿妈心想,他(她)们哪儿去了呢?是不乐意见我,有意躲避吗?阿妈望穿秋水的心一下子凉了,她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这时,阿妈似乎看见冬虫夏草,就站在自己跟前,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长在鲜花芳草中的两个长角的虫子。两个长角虫子还微微地在动呢,冬虫夏草就附于其上。这时阿妈仿佛明白了,那长在草儿花丛中的长角的虫子,是冬虫和夏草的化身啊。说来奇怪,不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长角虫子。
阿妈似乎看见冬虫夏草,就站在自己跟前,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长在鲜花芳草中的两个长角的虫子。两个长角虫子还微微地在动呢,冬虫夏草就附于其上。这时阿妈仿佛明白了,那长在草儿花丛中的长角的虫子,是冬虫和夏草的化身啊。
阿妈还是不停地呼唤着他俩的名字---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远方的人们听到阿妈呼唤冬虫夏草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阿妈将冬虫和夏草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冬虫夏草养生、保健、治病的神奇功效,就这样传便了青藏高原,传遍了中原大地。法国人巴拉南也听到阿妈呼唤冬虫夏草的声音,于1723年来中国,将冬虫夏草带去了巴黎,而后,英国人利维听到阿妈呼唤冬虫夏草的声音,把冬虫夏草当作世外珍奇带去了伦敦。从此,冬虫夏草传遍世界。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治阳痉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其营养成分丰富,含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含量较高,尤其是牛磺酸。牛磺酸是心肌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调节心肌细胞钙稳定、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细胞膜、促进营养物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参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等。同时,冬虫夏草富含核苷类成分,其中腺苷和虫草素为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活性的核苷类物质,并且有抑制肿瘤、抗氧化及保护心、脑、肾、肝细胞等作用。
关于冬虫夏草治病还流传着这两个故事:
故事一
民间传说,1764年,53岁时的乾隆皇帝犯了头晕腰痛病,吃遍了宫中御医开的药,感觉就是不理想。有一天,他偶然对宠臣和珅说起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珅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讨好乾隆的机会,便将与自己交好的民间郎中引荐给乾隆。郎中给乾隆皇帝把了脉后,开了如下的药方:冬虫夏草、枸杞、山药、乌鸡,乾隆依言连续服用。一年之后,乾隆身体恢复如初,头晕腰痛等不适症状不但消失得无踪无影,而且还感觉精力大增。乾隆大奇,问郎中为何仅靠三味药就解决了御医们的难题。郎中说这份功劳当属采自西藏的冬虫夏草,肾主精,肾虚则精损,冬虫夏草补肺肾,益精气,理诸虚百损。冬虫夏草是集养生、保健和治疗于一身的山珍。它不但能补肾,而且长年服用还可以延缓衰老。乾隆得知冬虫夏草有如此好处,就令郎中再施妙手,终身享用。
故事二
“冬虫夏草全鸭汤”救了武则天
公元690年,晚年武则天(624~705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
跟随武则天多年的御膳房康太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记得在家乡时,老年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于是康太医改用鸭子取而代之。汤炖好后,康太医端给武则天品尝。不料武则天见汤里有黑乎乎的似虫非虫的东西,疑惑不解,认定是康太医要害她,欲以谋杀罪处之。但念其以往没有过失,将其打入了大牢,没有当即问斩。
御膳房的李太医与康太医是同乡好友,非常同情康太医的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还康太医的清白。一天,李太医一边拔鸭子身上的毛,一边琢磨着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怎样才能使武则天看不见那黑乎乎的虫子呢?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扒开鸭子的嘴,将60根冬虫夏草塞进鸭肚里,再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武则天吃了以后,觉得鸭子炖得汤味道鲜美,一天两次,此后每天便喝两盅冬虫夏草炖的鸭汤。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宫廷上下都为她的健康高兴。
一天,武则天心情愉悦,邀请监察御史吃饭。李太医端上了冬虫夏草炖鸭汤,武则天说:“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得益于这道汤。”监察御史尝了一勺,果然味道极佳。席间,武则天问监察御史如何处理康太医谋杀案,这时李太医斗胆抢说了几句话:“康太医炖的鸭汤里面黑乎乎的东西是冬虫夏草。康师傅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为了给武皇补身子……”李太医现身说法,把制作冬虫夏草炖鸭汤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向武则天和监察御史做了讲述,之后,从鸭肚子里取出了黑乎乎的冬虫夏草。武则天见此情景,马上吩咐把康师傅放出来,专门为她做冬虫夏草全鸭汤。
从此,冬虫夏草全鸭汤这道既能佐餐,又能治病的名菜身价百倍,成了御膳房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民间,1000多年来,盛行不衰。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能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头昏耳鸣;肺虚或肺肾两虚,喘咳短气,或咳血;体虚自汗,畏风。
关于更多冬虫夏草方面的知识:吃法、功效价格等问题,你也可以关注藏民达娃微信(2286736060),这是一个世代都挖虫草的藏族家庭,对虫草有最全面的认识。
结尾分享
通透的人,大多活得低调
1
数月前,某报社采访我。一直和我保持联系的是一位女编辑,无论何时交流她都委婉谦逊,和风细雨,我们来回地商议版面,交流采访内容。
稿件最初定于6月见报,她却在某天深夜发微信问我,因为内容不足、照片不够,稿件重组时间来不及,版面可能会“缩水”,可以吗?
我说好。她说,如果您喜欢最初的设计,并坚持,我们就不动了。
我也是个随性的人,说怎样都行的。
过了一会儿,她发来长长的一段话,先是抱歉因为自己出了一趟长差,将这个版面搁置了,加上没及时和同事安排好,所以才有了变动,并一遍遍道歉。我并未觉得有什么,却仍为她的道歉而感动。
后来收样报时,寄件的小编辑和我多聊了几句,我提到她的姓名,小编说那是他们的副总,报社的二把手,我惊呆了。眼前慢慢浮现出一张清明、通透的脸,那份敛眉不波的态度如皎皎月色永远挂在了我的心上。
2
低调的人,大多举千均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尘。
徐悲鸿,中国一代画师,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马,他笔尖画出的小动物和禽鸟也别有风趣。看他的画,是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
关于徐悲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
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的画中,其中有一副麻鸭尾羽长且卷曲如环。
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而雌性麻鸭羽毛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画错了。
徐悲鸿接受批评,承认疏于写生,并向老农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自古通往名利的路上有各种方式,自我、狂妄、高声叫嚷、骄矜浅薄,但那些睿智的人往往活得低调、沉稳,他们爱惜名誉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他们知道没有人品支撑的优越感,是行不通的。
3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意思是: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的确,真正有生活智慧的人,必定是低调的。
《我的前半生》里的卓渐清,是一个很特别的角色,他是被亦舒安排在闹市红尘里的一个明白人。50多岁的大叔,风雨人生,好似什么都活得明白,却又什么都不说透。
来去洒脱,退进自如,说话见修养、谈吐知内涵,和商界精英聊人生,和小服务生侃八卦,知世故而不世故,对前女友长情,也能将小女生萌萌的爱慕不动声色地推开。
扮演者陈道明也如是。他曾在《我的前半生》的发布会上说,自己就是个纯跑龙套的,从头到尾都是配角。
姿态放得那么低,却仍带有主角的光环,分分钟抢足了戏。
4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与他人打交道,却很少花时间来了解自己。虽然向往干净的圈子、规律的生活和中意的人,但往往在过了半生之后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一直和理想背道而驰。
因为圈子越来越复杂,生活繁琐且无规律,而身边的人也渐行渐远。
却不知一个活得明白的人,必定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得明白并不难,它需用智慧来支撑,学识去浇铸,品德扬帆,修养护航,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懂得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
因为安静平和、低调通透,才是真正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