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母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连人类看了都要叹为观止

蜘蛛也是护卵的好妈妈

除了上面的节肢动物之外,鱼类也有护卵的行为,且因为其脑的进化,导致它们有更多更聪明的保护后代的方法。剃刀鱼属于刺鱼目剃刀鱼科,这种鱼看起来颇为滑稽,前面的吻段伸长为扁管状,腹鳍与尾鳍大且呈圆形,但它们在保护后代方面却自有一套办法。雌性剃刀鱼宽大的腹鳍内特化出许多长丝状的突起物,形成一个孵卵囊,卵子放在里面,鱼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将它们留在身边以保证顺利孵化。鱼则别具一格,雌鱼在性成熟时会将产卵管伸出体外,这种结构便于它们将卵产在河蚌的鳃瓣中,仔鱼孵化长大后就从蚌体内离开。它们利用河蚌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的后代。而有趣的是,河蚌也将卵产在鱼的身上,于是它们各自保护别人的子女免受敌害的攻击。锦的护卵方式又不太一样,它们身体细长,背鳍也很长,产卵后,将卵块集合成一个球状,然后把身体弓成C形,将卵球围在里面。与鱼类似,它们有时也将卵球放置在贝类的空壳内以躲避敌害。

剃刀鱼在保护后代方面自有一套

说起鱼类,并不能单单提到母亲的力量,因为在鱼类的护卵护幼行为中,不少种类的雄鱼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是称职的好爸爸。众所周知的例子是海马,雄海马有一个袋鼠般的育儿囊,在繁殖期间,雄海马的育儿囊张开,雌海马将卵产于其中,完成受精,受精卵通过8~20天即可孵化出小海马。因此小海马从卵开始就由海马爸爸保护,并通过育儿囊的血管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海鲇则长着一只大大的嘴巴,雌鱼产卵后由雄鱼将卵含在口内,忍饥挨饿地抚养它们长成幼鱼。还有些鱼类有雄性筑巢行为,诸如乌塘鳢,即我们熟知的黑鱼,它习性凶猛,常以其他鱼类为食,但这样凶猛的鱼类在保护后代的行为中,却是细致入微。雄鱼在多水草的浅水处筑巢,它们像燕子一样不辞辛劳地用口衔来草茎碎屑固定在植物上,用口腔分泌的粘液固定,通过身体的摩擦反复加固巢穴。做好一个巢穴通常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待巢穴筑好后,雄鱼便会寻找雌鱼并引导其来巢穴中产卵,雌鱼产卵后,雄鱼就在巢内排出精液。鱼爸爸对于受精卵也是关爱有加,它一刻不离地守护在巢边,一有物体靠近,便迅速出击将其驱逐出境。仔鱼出生后,鱼爸爸还是不放心,依然尾随守护,到它们散群才放心离开。因此,在黑鱼的一生中,雄鱼在后代的繁殖和抚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用心程度远远大于雌鱼,是真正的好爸爸。

护卵护幼行为绝非偶然,因为这些动物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后代的生存,它们生活的环境里危机四伏,卵和幼体都极其柔弱,如不加以保护,必将成为敌人的食物。即使有成体护卵,也不能保证所有后代都能生存下来,而护卵行为保证了部分后代的成活率,使得物种得以繁衍和生存。

别看鳄鱼凶猛,孵化小鳄鱼可是鞠躬尽瘁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凶神恶煞的鳄鱼。这种动物被认为是残暴和血腥的象征,人们提到它都要畏惧三分,可它却是一个非常尽职和无私的好母亲。在繁殖季节,雌鳄鱼会在水边的沙地挖坑筑巢,将卵产于精心布置的巢穴中,雌鳄鱼在产卵之后的68~72天时间里,不吃不喝地日夜看守,等待小鳄鱼孵化。当听到有小鳄鱼孵化的声音后,鳄鱼妈妈就会小心地找到它并用嘴巴轻轻地将小鳄鱼叼出卵壳,把它带到安全的水域。鳄鱼最多的时候可产五十多枚卵,雌鳄鱼会等待每个子女都安全孵化并送其去安全的地方,最长的时间需要两年才能将所有后代安置妥当。因为它是如此的爱子,因此失去后代对鳄鱼来说是严重的打击。小鳄鱼遇到敌害时会发出求救信号,雌鳄鱼也会及时赶来攻击退避敌害,保护小鳄鱼的安全。

企鹅是极其爱护子女的模范父母

鸟类的抚幼行为则相对常见很多。大多数的鸟类都是模范父母,它们会双双选址筑巢,将鸟蛋产于其中,然后用体温孵化幼鸟出世。孵卵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两性轮流承担,或两性轮流但以雌鸟为主;第二种是全部由雌鸟孵卵;第三种是全部由雄鸟承担。其中前两种较为常见,在这两种情况下,雄鸟主要负责保卫巢区并捕食饲喂孵卵的雌鸟。不同鸟类的孵化期长短不一,但同一种鸟的孵化期是较为固定的。在鸟类的护幼行为中,数一数二的要算企鹅。企鹅生活在地球最寒冷的地方,雌企鹅产卵之后,就把卵交给雄企鹅,自己到海洋中拼命寻找食物。雄企鹅用喙将卵放置在脚掌上,用温暖的腹部盖住,不吃不喝地守护后代。雌企鹅吃饱后,带着3~4斤食物回来,夫妻俩交换角色,饥肠辘辘的雄企鹅出去觅食,由吃得饱饱的雌企鹅接替完成孵化小企鹅的工作。小企鹅的孵化时间需要30~50天,羽翼丰满则需好几个月,因此企鹅夫妇的辛劳程度可想而知。从孵化、哺育到幼企鹅独立,这对模范夫妇均付出了巨大的体力和精力。这种对后代的爱护和牺牲,是源于本能的无私而伟大的爱。

舐犊之情是哺乳动物对刚出生小兽的最初的爱,这种行为并非单纯表达了爱,对于幼仔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作用,不但为它们清洁了身体,还能促进其肠胃的蠕动以助消化。在哺乳动物中,人类的“亲戚”——灵长类动物的爱子之心非常强烈。母狒狒带着幼子,一天忙忙碌碌地为它们寻找充足的食物,等孩子们都睡着后才有时间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天一亮又继续带着孩子重复这样的一天。曾经有人发现,丧子的母猴将夭折的孩子拥在怀中,整整10日不肯撒手,那种痛彻心肺的悲伤,让闻者无不动容。

动物的情感是伟大的,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表现了对子女本能的爱护,可是与人类相比,这种爱还是有局限性,比如它们只能守护、哺育和教会幼仔简单的生活技巧。无论如何,人类还是区别于低等动物的高级动物,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可以用语言传达给下一代更多的东西,并且从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都能给予更为理性和有效的呵护,不仅将孩子健康地抚养长大,更可给予其思想上的教育。因此人类的护幼是本能与思维感情的结合,更为深沉和多样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人类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高等动物,在这一点更能区别于动物,我们感激父母亲给予生命,抚养我们长大,同样的,我们应当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父母为我们不辞辛劳的付出!

动物妈妈也伟大:无私为孩子奉献出一切

延伸阅读————

致敬母亲

2013年05月17日

本版主持:南兆旭

本期指导:仙湖植物园副研究员、植物学博士 焦根林

本期主题

致敬母亲

蕴藏在生命基因中最深处的力量就是母爱。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并不是人类的专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母亲为后代尽职尽责地付出,我们人类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高等动物,会用感恩和孝顺回报父母亲。

严莹/文

在这个移民城市里,因为远离故乡,因为和亲人天各一方,在母亲节到来时,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格外强烈。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大自然赋予了众生各种神奇的力量,其中最为神秘的,蕴藏在基因最深处的力量就是母爱。每种生物诞生于世,无不靠伟大的母亲给予生命。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地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而母爱也并不是人类的专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母亲为后代尽职尽责地付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动物的情感是伟大的,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表现了对子女本能的爱护,可是与人类相比,这种爱还是有局限性,它们只能守护、哺育和教会幼仔简单的生活技巧。无论如何,人类还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可以用语言传达给下一代更多的东西,并且从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都能给予更为理性和有效的呵护,不仅将孩子健康地抚养大,更可给予其思想上的教育。因此人类的护幼是本能与思维感情的结合,更为深沉和多样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人类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高等动物,在这一点上区别于动物我们会用感恩和孝顺回报父母亲。

将卵团抱住的蜈蚣。严莹/摄

蜈蚣:抱着卵团不松手

蜈蚣妈妈在产卵时会将身体蜷成“S”形,卵经由身体末端生殖孔排出,并在第八、九体节的背板上粘结成一团,然后蜈蚣巧妙地翻转身来将卵团抱住,不吃不喝,直到卵团孵出为止。小蜈蚣刚孵化出来时,蜈蚣妈妈也不敢掉以轻心,还是用它的多对足紧紧抱住那些白色柔软的幼体,这些小家伙孵化20天后,才会自行散开和觅食。

梧桐山的蠼螋。严莹/摄

蠼螋:全心呵护卵和幼虫

蠼螋(音:qúsu)长着一只剪刀状的尾铗(音:jiá),它用这把利器捕食其他小虫。这种看似剽悍的昆虫却是一个模范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寸步不离地趴在卵上,除了守护,还会用足沾取口器分泌的液体,清洁卵的表面,防止卵发霉或者感染。若虫孵化以后还一直用心呵护它们,用尾铗吓退敌人,找食物给若虫吃,一直到若虫能独立活动散去后才会离开。

小蜂在枯叶蛾的卵上产卵。严莹/摄

小蜂:把卵产在蛾卵里

寄生现象在昆虫世界显得尤为普遍。这堆青绿可人,还带着天珠般花纹的东西,是枯叶蛾在树枝上产下的卵。盘踞在卵上的小蜂是一位自私的母亲,它用腹部末端尖利的产卵器刺破枯叶蛾的卵壳,在里面产下了自己的后代。小蜂的卵孵化后就有充足的营养来源,而枯叶蛾的卵将无法孵化出后代。自然界原本就是弱肉强食,动物们都进化出了自己的本领更多地繁殖,我们也不能苛责这位自私的母亲,这是漫长年代刻入基因的法则和爱子之道。

产卵的棉蝗。丘俊杰/摄

棉蝗:把卵产进水泥缝

棉蝗又叫大青蝗,通体青绿,身体粗壮,是蝗虫家族的巨无霸。因为体型大,密布着粗刺的后足弹跳有力,因此得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别名叫做“蹬山倒”。这位棉蝗母亲,正是用着蹬山倒的气势,将粗短的产卵瓣竭力插入登山道的水泥地缝隙中。它为何要选择此处产卵呢?或许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还是有其他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尽全力留下后代的作风,是动物界每位母亲不可磨灭的天性。

嗷嗷待哺的家燕幼鸟和辛劳喂食的父母。邹碧雄/摄

家燕:奔波喂食不得闲

观察一个满是幼燕的燕窝,就会发现忙碌的父母大约5分钟就要飞回来一趟,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食。一只长了10天的家燕幼鸟,每天要由亲鸟喂食近百只昆虫才能填饱肚子。家燕每窝产卵4-6枚,父母双亲共同孵化15天左右。出壳后,亲鸟共同饲喂孩子20天,雏鸟方能出飞。亲鸟再饲喂5-6天,雏鸟有了独立活动能力就会离开父母远去。

雌性叉尾太阳鸟(大图)不如雄性鲜艳。 田穗兴/摄

为了孩子,她们放弃了“女为悦己者容”的美丽

在南方,太阳鸟被叫做“朱雀”,是国人心中的瑞鸟。颜色艳丽的叉尾太阳鸟是深圳常见的留鸟,体格还没有一部iPhone大,喜欢飞到刺桐花的枝头食蜜,加上它可以在花朵前悬飞,常常被人误认为是蜂鸟。

留心观察雄性叉尾太阳鸟和雌性羽毛颜色的不同。与人相反,在鸟雀的世界里,雄性装扮得更加鲜艳,尤其在嘉年华似的繁殖季节,雄性鸟雀会长出绚丽的繁殖羽和婚姻色,吸引雌性,而雌性为了准备孵卵,羽毛的颜色反而更加朴实和低调,尽量不醒目招摇,和环境的色彩能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安稳地在巢中孵化后代。

为了下一代,鸟雀的母亲们放弃了“女为悦己者容”的美丽。

这是一只正在照顾慈鲷宝宝的慈鲷妈妈,注意它隆起的下巴。

到了安全的地方,慈鲷妈妈就把宝宝们吐出来,让宝宝们自己觅食、玩耍。

慈鲷妈妈就在边上陪着宝宝们,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它们,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慈鲷:把儿女含在嘴里

传宗接代是动物的本能,也是物种繁衍最基本的保证,动物为了呵护下一代,用尽了智慧和能力,大鹏湾里母慈鲷(音:dio)保护儿女的场面,温馨而令人感动。王炳/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