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地主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地主阶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阶级是必然要存在的,那就是地主阶级。为什么会存在地主阶级?地主是怎样形成的?最后,地主又怎么样了。我们从中国的历史上去看看地主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位。

中原地区,最先都是茹毛饮血,狩猎与采集。经过漫长时代的发展,才有了一点点种植业。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种植业开始快速进步,改变了发展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了农耕文明。农耕时代最开始一定是较为平均的分配的。因为农耕时代生产力太低,一旦出现不均衡,就会出现死亡。所以那个时候一般是均衡分配。

等到了农耕文明越来越先进,粮食越来越多,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就出现了不均衡。往往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占据更多的资源,然后是第二层阶级,最后是平民。这种分配方法已经是一般奴隶制社会的分配方案。不过,在中国这里,由于商朝,商纣王时期,商纣王被自己的贵族抛弃,商纣王用奴隶打不过周武王的反商联盟最终失败。

由于周武王本身并不强大,为了能够回报各个势力,用的是分封的办法。把土地分封下去,就是家里封建制度的开始。分封下去的土地是个人所有,所以,周朝出现了地主。

周朝的地主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他们经过不断的互相兼并,最后形成了七大国,称之为战国七雄。最后,秦国获胜。按照原先的规则,大地主分封小地主,接着延续周朝的分封是稳妥的办法。

展开全文

但是,秦始皇不想延续周朝的办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措施,就是“郡县制”,打破了原先“大地主分封小地主”的概念。郡县制,只给管理权,但是,土地不是你说了算,是中央的皇帝说了算。

秦始皇的改革很快就失败了,以为各个地方的贵族根本不会接受这样的办法。后来就是楚汉战争。汉朝,还是纠结这个问题,那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小地主并村村。不过,随着中原王朝的变化,还是中央王朝力量强大,把小地主一一打败。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的地主打败了,但是地方上的豪族却还是很强。由于汉朝的官员选拔都是互相推荐,贵族们选贵族,最后都是贵族控制了整个国家。贵族们在自己家乡疯狂占领土地资源,扩张势力,最终就形成了豪族。

汉朝之后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那就是三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互相残酷淘汰。贵族们互相打,打不过就拉上平民打贵族,最终,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到了隋唐时期,终于,平民有了当官的机会,那就是通过科举取士。科举成功之后,就可以当官,当官了之后,就可以有钱成为地主。不过,隋唐时期,一直还没有解决军队的问题,军队出自于地方,地方有了军队就与中央抗衡,所以,地方应该彻底与军队保持距离。这一块做得最好的是宋朝。宋朝加强了文武分职,文官管理武将。

武将被限制权力后终于结束了反叛的历史。宋朝终其一朝对文官格外重用,在宋朝文官生活的安逸舒适。但是武将就很憋气,受到文官的压制。科举制度在宋朝也发展迅速。宋朝逐渐形成了士大夫阶层,他们是宋朝时代最重要的地主。

到了后来是明朝与清朝也同样如此,自从中央王朝出现了士大夫阶级之后,这个阶级就成为了地主的主要构成对象。土地在中国古代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土地作为固定资产,是农村的主要收益,每一次改革都会触及到土地的改革。地主阶级的出现正是因为土地的重要以及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